好人故事:安徽省滁州市王义顺事迹材料

发布日期:2018-02-11   作者:滁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   来源:滁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(宗教事务局)    阅读: 次   字体:[] [] []

王义顺,男,回族,54岁,现为滁州市政协委员,多年来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1、闯出一条路,他是少数民族创业致富的典范。

王义顺1965年出生于定远县二龙回族乡。二龙乡历史上就是回族群众聚居地,由于地处偏远,基础设施条件差,一稻一麦的传统农业是主要产业,这里的回汉群众自古以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穷生活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中学毕业回乡的王义顺,不愿意再像祖辈那样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,农闲时节,他跟人学瓦工,后来自己组建了一个瓦工队,他们乡的很多民房都是他建的,这样,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成为当地的一个致富能手。八十年代后期,他走出二龙乡,把目光投向了繁华的大都市,谋求更大发展。先后在上海、南京开过商店、粮油店、饭店等等,历尽千辛万苦,也挣了一些钱,但总觉得经商风险大、不稳定。一个偶然机会,他了解了面包糠生产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市场信息。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和慎重思考,他决定返回滁州开厂办实用,生产面包糠。2007年10月,他创办的米元斋清真食品厂落户滁州,主要生产面包屑面包糠,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,企业已小有规模,产品除国内各大市场均有销售外,还远销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国家。2012年米元斋清真食品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“十二五”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。2011年7月,王义顺在琅琊经济开发区购置土地18亩,成立滁州润泰清真食品有限公司。经过近3年努力,到2014年6月,两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完成,一条年产4500吨的清真面包糠生产线、一条3500吨清真调味品生产线投入使用。企业员工50多人,其中少数民族占60%。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,也为琅琊区经济社会发展,解决回汉群众就业做出了贡献。

2、献出一片情,他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楷模。

每年清明,王义顺必定要去祭奠一个人,按照汉族风俗焚香烧纸献酒;每年春节,也必定要像儿子一样去看望这个人的母亲。这个人和他非亲非故,只是一个在他的企业工作才一年多的普通员工,是他的汉族兄弟。这个人姓张,2011年,王义顺从劳动市场上把他招进企业。由于勤劳能干且管理能力强,很快被王义顺委以重任,负责生产和后勤管理,关系十分融洽。2012年3月的一天,王义顺发现他脸色不对,让他到医院查一查。过了几天,看他还没去查,一再追问,才知道他家刚买过安居房,手里没钱。王义顺二话没说,带着钱,开着车,把他送到医院检查;滁州医院初步诊断为胰腺癌,王义顺立即开车带他到合肥找人给他复查,确诊后,又立即送南京肿瘤医院住院治疗。但是,他的胰腺癌已经到了晚期,3个月后,他还是离开了人世。在他生病期间直到去世,王义顺一直像亲兄弟一样伴随左右,为他求医问药,端茶送水,关怀备至。时隔两年多,说到痛失这位好兄弟,王义顺任然唏嘘不已。

王义顺的善心和义行不止体现在这一个人身上,他企业的员工中、他家乡的相亲里,哪家有困难有不幸,只要他知道了,都会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,给予帮助。

3、致力一件事,他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人。

随着企业逐步步入正轨,王义顺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。王义顺说:作为民族企业,我们能有今天的小小的发展,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,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的关心、支持,我只能以实际行动,回报社会,回报各族人民。2013年,王义顺当选滁州市政协委员,两年多来,他每年认真撰写提交涉及民族政策落实方面的政协提案,为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热心呼吁,积极奔走。2011年底,滁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,王义顺是发起人之一,当选副会长,2014年又被推选为促进会法人代表。年来,在省、市民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,促进会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。如,春节、开斋节、“六一”儿童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、宗教人士及学生;编印《滁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简报》20多期,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近10期,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;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,等等。这些活动,王义顺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,他本人不仅为开展各项活动出钱出力,还积极动员和组织会员和其他社会力量参加,共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贡献。

分享到: